博士发言稿

时间:2025-02-25 22:59:04
博士发言稿

博士发言稿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博士发言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博士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谨代表全校的博士生导师,祝贺各位同学进入博士生学习阶段,也很高兴借此机会,结合自己指导学生的实践谈谈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建议同学们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博士

在我的学生中,读博士的动机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同学为了拿一个学位以便在高校里谋一份稳定的教职;有的同学为了换专业,从冷门专业进入热门专业;有的同学本科硕士在普通高校,博士要上重点大学;有的同学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有的同学目的不清,靠惯性进入博士阶段;还有一类同学,是因为喜欢从事科学研究而读博士的,这样的动机是最纯正的。

纯正的动机将为你克服读博之路上的困难提供不竭的动力,兴趣增长的地方,压力就会被化解,甚至别人眼中的种种艰辛,你会甘之如饴。反之,如果动机不那么单纯,就会学得比较累,遇到阻力容易苦闷彷徨。最初的动机只是你们进入博士阶段的一个机缘,只要慢慢地扑捉到研究的乐趣,就能够踏上正确的轨道。

第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吗?我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人们对自己能够深入其中的事物,对自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的事情都会发生兴趣。

我是搞计算机的,但我读本科的时候对计算机毫无兴趣,但作学生的本份驱使我必须把专业知识学好,两相矛盾,苦闷得很。责任心帮我撑过了缺乏兴趣的阶段,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同时我努力寻找培养兴趣的途径。那时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上机时间,我就向别人借了一台PC1500机,比计算器大不了多少,只能编写BASIC程序。我天天摆弄这台机器,不断试验,还在上面实现了“俄罗斯方块”游戏程序,从那时开始对计算机真正有了兴趣。

研究本身充满了乐趣,象猜谜一样提出你的见解,如果验证结果是对的,成就感会对你的辛苦做出最好的补偿。在学术圈发表你的成果,同行的赞赏和鼓励也会带给你欣喜。

除了研究本身的乐趣外,开学术会议的乐趣也是非常大的,会议往往在倚山傍海风景如画的地方举行,喝着咖啡,和慕名已久的学者们切磋一下学术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第三,创新是科研的灵魂

读博士需要针对某个人类不曾解决的具有充分挑战性的课题,调动你多年积累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独立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或方法,并在完成课题的同时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飞跃。

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科学界没有“市级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只有“奥运会”。与硕士生相比,博士生的工作必须有较为突出的创新性。

创新的精要在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的学生中有的缺乏创新能力,只能被固着在国外某个已经成熟的研究路线内,做一些改良和参数调节的工作,而无法跳出既有的框框,提出自己的方案。他们的想法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难以让人眼前一亮。或许是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吧,我们的大学教育也受到钱学森先生的临终追问。

不过,创新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人文、艺术对人的创造力培养有极大的帮助。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钱学森在其夫人的钢琴声中可以找到科学的灵感,这都不是偶然的。科学发明与艺术有相通之处,比如都需要“求异”,而不是“求同”,需要“发散”,而不是“收敛”。

我的学生中创新能力较强的有两个人,一个偏人文,他曾是哈工大辩论队的第一辩手,有很强的语言天赋,博闻强识,幽默感强,没事儿就胡思乱想。另一个偏艺术,从小有多年的绘画经历,他的思维不受约束,略显偏执,但毕竟新奇。

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是不同的。我们学校工科氛围比较浓,工程任务比较重,同学们尤其需要注意从工程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而不满足于用现有的工程方法达到目的。

最后,我想说,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值得每一位同学牢牢记住,细细体会。哈工大人不是坐而论道的白面书生,而是实干力行的国家栋梁。哈工大没有未名湖的灵秀,没有西湖的温婉,却有江的澎湃,雪的洁白,松的伟岸,风的刚劲。愿各位同学在哈工大的怀抱里顺利地成长,愿我们如期相聚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共同品尝丰收的喜悦。

博士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毕业生同伴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毛学圃,能够代表20xx级博士毕业生发言,我倍感荣幸!正如化学院历届毕业生一样,20xx级博士生这个集体也是一个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团队。我们中有白手起家,创立年销售额达1亿多人民币的企业的成功企业家;也有在科研机构担任要职,颇有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更有刻苦钻研,科研成果突出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所以代表他们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站在这光荣的讲台上发言,我内心倍感诚惶诚恐,但是我确信,我们对母校的感情是相同的。

1997年9月1日,一个懵懵懂懂的中学毕业生背着厚重的行囊闯进这美丽的康乐园时,他带着羞涩的表情和好奇的双眼审视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而九年后的今天,当他要重新收拾行囊,走出这个校园时,当初的青涩男孩,而今眼中已充满了自信。这个人就是我。九年的时间相对于我们化学院八十多年的历史而言,是很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时间却改变了我,使得我更加成熟而又自信。

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第一次体会了拿奖学金的乐趣;第一次体会了六级不过的痛苦;第一次知道开卷考试也不一定能够及格;第一次在深夜两点得知自己以60.5的低分通过六级考试可以保研后的那种狂喜,第一次体会了科研工作的艰辛;第一次被导师面对面的严厉批评,第一次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次投出自己的求职简历。我记得我们化学系的同学无数次在力学系通宵备考的身影;我记得有机课上,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反应方程式;我记得数学考试前看着六七年前师兄师姐的试卷;我记得专业英语课上在康老师的不可改变的语气中,大家不情愿地拿出练习本默写单词的情景;我记得晚上10点多经过丰盛堂一楼时,院长办公室里那明亮的灯光;我记得在实验室芬芳的溶剂香中,大家看着硅胶柱中的溶剂一滴一滴地下落;当然我还记得春晖园饭堂的青菜里可爱的菜青虫、康乐园里可恶的盗车贼和恐怖的鬼故事,我还记得第一次和女朋友手牵手走在林荫道上的感觉。

我们中大化学院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而在这九年的时间里,我更是见证了我们学院各项事业迅猛地飞跃,拥有了崭新的教学科研大楼、拥有了设施完备的试验中心、拥有了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拥有了众多德高望重的著名教授、拥有了学术成就斐然的青年学者和拥有了足以傲世 ……此处隐藏7945个字……我们厦大的品格,更是我们厦大人永远的精神品质。

身为厦大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专业的老师们,以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前沿创新的学术思想、开拓进取的科研精神,引领我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仍记得,在博士论文完成之际,正值厦大90周年校庆,我的导师百忙之中仍为我三易初稿,细致到甚至是对“方面”与“部分”这两个概念的区分。那本先生在旅途的车上用铅笔注得密密麻麻的论文,已成为我毕生的珍藏。我们的政工、行政及后勤等老师们,他们与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分享彼此的经历与思考,指引我们获得更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怀与人生经验。

或许,我们无以回报,唯有谨记。但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同学都将与我一样,带着母校的关爱,带着厦大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带着梦想,再次出发。在未来前行的日子中,即使遇到低谷,也不会忘记抬起头仰望星空。让我们竭力向前,熔铸了厦大精神的血液永远在我们的血管里翻腾滚动;让我们竭力追求,坚守一块属于自己的净土,在生命的跌宕中,绽放独具南强光芒的辉煌。

最后,谢谢你!辛勤耕耘的老师,是你们用自己的言行和关爱让我们得到了远比书本知识更加宝贵的信念;谢谢你!含辛茹苦的父母,是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充满了勇气;谢谢你!美丽依旧的校园,是你以你的宽容记录了我们的奋斗与成长;谢谢你!纯真、可爱的同学们,是你以那灿烂的笑容丰富了我们对校园生活的回忆。

谢谢大家!

博士发言稿9

尊敬的园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可爱的孩子们:

大家好!我是高B班陈一言的妈妈。今天,站在这里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很惭愧。

说实在,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孩子幼儿园的三年并不能较好地做一个陪伴过度,错过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非常美好的三年时光,同时也把家长应该担当的责任推给了自己年老的父母照看和老师们,自己深感愧疚。多少次幼儿园为孩子们组织的重要活动,我都没能参加;多少次老师安排的亲子作业,我都不能和孩子一起完成;每当想起这些,我都心存歉疚,更心存感谢!我要对我的孩子陈一言说声对不起,对我的家人道一声感谢,要对所有关心爱护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小博士幼儿园的所有老师及员工们说声谢谢!是你们的耐心、热情和快乐,让来到幼儿园的孩子们能感受到温暖、温馨和温情。 上幼儿园标志着孩子进入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与第一个生理断乳期不同的是,这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心理断乳期。三年前,孩子们简单的就如同一张白纸,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甚至不会自己上厕所,可是现在呢?从怕上学到每天早上自己往幼儿园跑、从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到知道与人分享、从拿起笔就乱涂乱画到现在能够自主完成作业等等??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学会了照顾自己,帮助他人,他们会唱动听的歌曲,能朗诵优美的诗篇,会跳舞,会讲故事,会画美丽的图画,

三年以来,老师像妈妈一样爱护孩子!照顾孩子一天天长大!教孩子自己吃饭,陪护孩子休息,拉着孩子的小手做游戏!是老师们一次次开心快乐的体育锻炼增强了孩子的体魄!是老师们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育孩子如何做个好人!是老师们的慈爱、宽容、智慧和知识,让孩子学会感恩、宽容、爱和思考!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家长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今天,孩子们即将毕业了,我们对幼儿园仍旧依依不舍,回想这三年以来,可以说,只要孩子在幼儿园里我们就放心的。工作忙、加班,过了接孩子的点儿了,没关系,老师一定在等着;孩子病了,暂时上不了幼儿园:没关系,缺席的课程老师肯定能设法给补上;孩子最近不爱吃饭了、在家爱耍小脾气了:赶紧找老师帮忙给收拾收拾,等等。这种依赖心理是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体现了老师们的“理解宽容之心”。

接下来的话,阿姨是对小朋友们讲的。孩子们,你们即将离开幼儿园,相信,此时的你们一定有着很多的不舍。舍不得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更舍不得离开疼爱你、照顾你和教育你们的老师,那么请小朋友们站起来,跟着阿姨一起说:“谢谢,老师!老师,你辛苦了!老师,我们永远爱你!”

请允许我代表今天参加毕业典礼的家长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祝贺你们在小博士幼儿园收获了快乐,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

祝愿你们在新的学校里学习、生活得快乐、幸福! 最后再次向园长、老师们和小博士的员工们致敬!衷心地祝愿你们工作顺利、幸福安康,幼儿园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博士发言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大家好!

值此盛会,能够代表本届毕业的博士生同学致词,我感到非常荣幸。

夏日炎炎,我们这个节日与盛典的主题却和帽子息息相关。记得小时候,很多人都拍过戴着小小博士帽的儿童照,我们也常常因为被大人称为“小博士”而觉得非常开心。

时光流逝,我们似乎渐渐淡忘了儿时的这个梦想。

多年过去,今天,我们终于戴上了真正的博士帽;童年,已经很遥远。

从某种意义上讲,博士帽意味着一种经历长久岁月的学术传统。据王国维先生的考证,我国早在战国秦汉之际就有“博士”一官的设立;近代以来的“博士”称号,虽自西方辗转而来,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它们都意味着对于传统的尊重守护和继往开来的精神。

因此,我们特别感谢母校中国美术学院悠久的学术传统。从20世纪初蔡元培、林风眠先生的“兼容并包”到21世纪初许江先生的“多元互动,和而不同” 的思想理念,在近一个世纪里,母校对于学术和艺术的融会贯通,本身也成了无比珍贵的传统。

饮水思源。今天,我们能够置身于这样的学术传统,完全得益于将学术和艺术代代薪火相传的美院师长。感谢你们,我的美院老师!因为你们,学院的历史传统才不断呈现出生机和力量,并化为我们后来者上手的技艺,化为我们身上流淌的血液和心中上下求索的魂魄。今天,我们头戴博士的冠冕,而它的荣耀,实在属于你们。

因此,感恩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感到责任。博士的称号不只是荣誉,它更意味着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的责任,要求着我们“与历史同行”的勇气和操守。而实际上,我们博士毕业生也大多同时工作在学术岗位的第一线,努力开拓和发显着美院伟大的学术传统。

事实上,毕业不是“离家出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我们毕业,意味着我们被认可,被接纳,表明着我们真正回到了母校的“学术家园”。

是的,我们也常常感到历史传统和学术研究的生动美妙。诚如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学者菲奇诺在一封信里所写的:“历史不可缺如,它不仅使生命悦泽,而且予其以道德意愿。透过历史,逝者恒之;无者有之;旧者新之;少者壮之。倘若一位七旬老人,因其阅历而被称誉为智者的话,那么,一个思接千载的人,该是多么睿哲!诚然,一个胸怀历史春秋的人,真可谓历经千古了。”

此刻,重读我的导师所翻译的这段文字,我感到自己仍然带着我们儿时的梦想。它,是一个巨大的象征和理想,一个殿堂。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本届毕业的博士生同学,再次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亲朋好友。

谢谢大家。

《博士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